(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三明缘何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

2023-08-04 20:24:3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新网三明8月3日电 (记者 雷朝良)“三明制种历史悠久,具备优越的制种生态环境,配套设施比较完善,这为当地打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福建省种子总站副站长阮妙鸿如是说。

图为福建三明。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由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种子协会主办的全省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会披露,2022年福建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6.43万亩,产量9604万公斤,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三明市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该市建宁、泰宁、宁化、尤溪等4个县被认定为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


【资料图】

数据显示,2022年,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1.8万亩、产量6800万公斤,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单产水平每亩较全国高71公斤。生产的水稻种子95%销往南方各稻区和越南、泰国、菲律宾、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三明地处福建西部,境内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河谷与盆地错落其间。这样一个山区城市,是如何炼成“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的?

三明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三明市种子站站长李齐向告诉记者,近年来,三明市依托青山绿水生态优势,将杂交水稻种子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编制了《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确立以建宁为核心区,泰宁、宁化、沙县为重点区,尤溪、将乐等县为辐射区的布局。

建宁县是三明种业龙头县,当地开始杂交水稻制种可以追溯到1976年。今年1月,建宁县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导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在制种规模虽然比以前更大了,但反而更轻松,成本也低了很多。”有着30多年制种经验的郑春华是建宁有名的种业大户,他说,当地制种采用订单化模式,不愁销路,并实现了从播种、插秧、施肥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建宁生态田园美如画。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目前建宁全县年制种15.5万亩,产量3.7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0%以上。建宁制种产业每年为3.6万农户带来7.2亿元的纯收入。

种业发展,要素保障是关键。三明市通过整合统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提升工程等有关政策性资金,保证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要。目前已在建宁、泰宁、宁化等县建成高标准制种田24.2万亩,建设种子加工车间10000平方米、低温种子库7800平方米、常温种子库18000平方米,购置种子加工成套设备37套。

当地注重强化龙头引领,推动种业融合发展。培育了科荟、天力、禾丰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新品研发、示范种植、技术推广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科荟种业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的水稻种子企业,公司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占全国总出口额度的40%以上,占福建省种子出口总量的90%以上。

当地还引进了全球种子行业龙头先正达集团等产业链中、上游企业,补齐机械化制种、种子精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发展短板。

种业的持续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2015年以来,当地吸引谢华安、张洪程、颜龙安等院士入驻三明,建成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逐步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良种化水平。

同时,当地出台补助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进行商业化育种,推进联合育种攻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目前累计有229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明轮臻占”在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上获(籼稻)金奖。

关键词:

X 广告
公司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快递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