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南都讯记者王森 发自北京 “我国人口众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较大,同时也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各类突发事件中,都会有涉及到人民群众健康的威胁,需要组织伤员的救治工作。”7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新冠疫情以来,我国的应急医疗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
郭燕红强调,“基地”和“队伍”一同形成了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的“核心力量”。她介绍,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发改委在各省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及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进一步提升大规模收治伤病员的定点救治能力。在医疗应急的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建成了40支国家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同时也指导各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共计6500支。队伍的类别包括了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以及核辐射的医疗应急队伍,实现了设备集成化、便携化、队伍自我保障化。
郭燕红透露,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未来还将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进一步扩充中毒救治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构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核心支撑。另一方面,还会加大国家医疗应急队伍建设。到“十四五”末,计划将国家医疗应急队伍由目前的40支增加至60至70支。在扩容的同时,还要积极提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
郭燕红称,为了应对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国家卫健委还计划组建相应的重大疫情救治队伍,提升重大疫情发生之后的重症救治能力。
郭燕红强调,除了在国家层面推动基地和队伍建设,国家卫健委也要求各省在省、市、县层面建设医疗应急队伍,形成紧急医学救援网络,能够按照平急结合、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目标完成紧急医学救援任务。
关键词: